找到相关内容2296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青年心中的太阳——慈航精神永垂不朽

    也奇怪,他的相貌也转变了,身体也发福了。古人:“心随柏转、相随心生”,用之在慈氏身上,岂下是铁证吗?  跟随修学青车侩们有福了  慈航法相庄严乃下争主事实,若谈到布施,其布施出手之大方堪称教界...老的在家年轻信众,是予以殷切的勉励和叮咛,话盒子一打开就滔滔下绝,有人回忆年轻时偶然机缘,蒙受他老的关爱与引导,记得他老所说的金王良言,譬如:  ——人生最宝贵的知识就是认识自己,使自己成为一个...

    如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767643.html
  • 神通并非万能的几个故事

    的解脱之道,佛法讲因果法则,业力才是世间最大的力量,所谓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是无法运用神通违背业果的。  佛门也:“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。”对方伤害你是果报,果之前一定有因;如果真正觉悟到这一点,...得多少福报?知客师自己未得天眼神通,不能知见果报,叫他去问坐禅的阿罗汉。罗汉人定以后,观察到这个人舍身以后,由这供佛的功德,天上人间,八万大劫,享用人天之福,但他的这一福报还享用不尽,再观下去,...

    子 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967741.html
  • 生命与未来(2)

    可以为所欲为吗?那你就错了,你根本不知道你究竟失去了多少多少! 只有正视“自己”,你才会了解“得与失”之间的的可悲。用你的一生来为你的愚昧赎罪吧!没有什么比“生命”更可贵,这不也是我们的吗?可惜的是...  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 还要让我怎么你才会明白呢?还要让我怎么你才会警醒呢?你快乐吗?快乐的是“谁”呢?其实,我知道你根本无法欺骗你自己,不过是有太多的“迷信”安慰你罢了。你的心真的好苦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5767759.html
  • 追寻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——记少林寺下院新密超化寺阿育王塔(超化塔)

    文学家,还是著名的净土居士与佛教学者——如无此“缘”(我们的“外因”),即使其“因”(我们的“内因”)恒在超化寺,那它也只是埋在土里的一通石碑造像,断不会有袁宏道在《游超化寺记》中写下的发现之...。多难信,而实有之。恭戒洁贞严。依众食。所如恒人。一食有值机候。便二百人料。众但深讶。莫知其所由……  会善寺位于嵩山南麓积翠峰下,原为北魏孝文帝的离宫,孝明帝正光元年(520年)捐宫为寺,名闲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2067957.html
  • “真唯心论”与中国化佛教——论印顺法师对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与评判

    唯名论”、“虚妄唯识论”、“真唯心论”的“大乘佛教三系”。而综观近代以来在中国佛教内部所展开的关于判教问题的讨论,不管是欧阳竟无的“二宗”,还是太虚大师、印顺法师的“大乘佛教三系”,都并非从严格的...如此?思想与行为,真可以毫无关联吗!在大师的讲中,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,也引起了一些新的思考。”[24]  而印顺法师思考的结果便是其对于如来藏思想与“真唯心论”所蕴含的可能导致“天神化”、“梵天化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867979.html
  • 苏东坡禅:第一部分 参禅前

    之乐。  古代人赞扬一个好官时,他是“爱民如子”。他所管辖的老老少少的百姓,虽然和他没有亲戚关系,但他却要像对待亲人那样,时时把百姓们装在心里,想百姓所想,急百姓所急。  这一种爱民如子的心,在...之于无何有之乡,广莫之野,彷徨乎无为其侧,逍遥乎寝卧其下。”  禅宗六祖慧能:“如是诸法,在自性中,如天清,日月明,为浮云盖覆,上明下暗,忽遇风吹云散,上下俱明,万象皆现。”  他们都是在寻求着...

    师雅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68079.html
  • 唐宋元时代贵州佛教述论

    今乞词以飏之,如捧意珠,行住坐卧,知相好耳。余曰唯,命笔为七言以应之:  黔江秋水漫云霓,独泛慈航路不迷。  猿穴窥斋林叶动,蛟龙闻咒浪花低。  如莲半偈心悟,问菊亲诗手自携。  麾围似灵鹫,却将...赴印较困难,故多有从“蜀川牂牁道”出者。[②]又季羡林先生《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》认为,室利笈多大王是建国于公元320年的笈多王朝的国王,故可以至4世纪才有蜀僧西行。沈福伟先生认为室利笈多大王是印度...

    王路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368275.html
  • 印顺导师“人间佛教思想”之实践——以妙心寺为例(上)

    成佛,其动机何在?主要是来自同体大悲心,因为同体,所以,我们的学问、修养、事业一切等,都是来自于与众生共存、辗转相依的恩惠。因此,我们:“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”。8这就是...  郭昌文表示,在宣扬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过程中,认同的人虽然尚未普及,不过他忆起传道曾告知他的话:   导师曾握著我的手:修行不要怕苦,不要怕没人,度一个算一个,度两个算一双,正信正见最重要。...

    释传道、伍丽满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268588.html
  • 新罗僧与唐佛教

    可能即属净众保唐神系。摩诃衍禅着重提倡“离妄念”,即“无妄”,又“无念法”,与金和上也是一脉相承。今人已经发现,在敦煌的吐蕃文写本中即有无相和无住的语录。金和上对藏传佛教的影响,值得继续探讨。  ...新罗僧与唐佛教  杜继文  统一的新罗王朝(668—935)和唐王朝(618—907)几乎是同时兴亡,这两个邻国的佛教,也几乎伺时达到历史上的巅峰。一般,新罗佛教直接源于中国的汉文佛教,新罗的人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4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1)

    之一的跋难陀却欢喜地:「佛陀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:应行是,不应行是;应学是,不应学是。我们今天终于脱离此苦,正可以任意所为,无复拘碍,何必要这样伤心?」大迦叶尊者听了,惊愕不已,唯恐僧团中出现更多...二次的「布萨」会议、三个月的「雨安居」及「自恣」仪规,来规范、净化僧团,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之中长养善心。   佛陀是人间的大导师,他所宣的教法都是解脱人生烦恼与世间苦难的真理;所制定的戒规,也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868741.html